针对当前疫情冲击影响部分行业企业困难增加,近日,国务院相继发布关于稳增长稳市场主体决策部署。在此背景下,5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稳市场主体、稳就业创业、稳经济增长。
荔湾区第一时间用足用好国家省市区各项金融纾困政策,5月27日,在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荔湾区人民政府指导下,由荔湾区发展和改革局主办的“做好’金融加减乘除法’,答好‘稳保经济大考卷’”——荔湾区强化服务实体经济金融纾困动员部署会在新三板华南基地举行。
此次活动旨在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稳商暖企服务,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痛点”,推进“金融加减乘除”工作举措,引导金融资金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加服务减负担,为企业打好发展算盘
“十四五”以来,荔湾区金融“成绩单”亮点颇多。目前,该区正在通过差异化定位,完善“一区一所一院一基金一基地”特色金融发展格局:白鹅潭产业金融服务创新区建设如火如荼,新三板华南基地扎根荔湾,不断扩大基地服务辐射半径及业务范围,近距离服务区内企业北交所上市。
除平台建设外,荔湾区还制定了《广州市荔湾区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扶持奖励办法》等多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配套政策,对上市企业最高可给予650万元奖励,对新三板挂牌企业最高给予160万元奖励等。
2022年以来,荔湾区发展和改革局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加大金融纾困力度等领域,会同有关部门、各街道,帮助企业了解享受惠企减负、产业扶持等政策,全力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
第一时间在政策上做“加法”。针对辖内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产业政策、人才用工、用地用能、融资贷款和相关政策需求等共性问题,荔湾区第一时间响应上级号召,把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做到对企业经营现状、困难瓶颈心中有数。
通过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纾困援企的通知》,区发改局要求各金融机构认真落实金融纾困措施,精准提供融资支持,组织专业队伍下沉企业,特别是主动走访了解区内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有针对性地创新金融产品,扎实为市场主体做好服务、提振信心、激发活力。
全面覆盖在审批中做“减法”。荔湾区积极与国资企业广州金控征信有限公司加强合作,依托广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市场信用体系,以大数据赋能系统,在取得信息主体授权前提下,可调用查询企业社保、公积金、水电气等核心经营数据,从而精准简化信贷审批流程,提高企业融资效率。目前,系统可查询54个市级部门、11个区的523个数据主题,数据超63亿条,实现市场企业“信用画像”全覆盖。
当下,建设银行广州分行正与“信易查”平台对接“茶商贷”产品,计划试点为茶叶市场商户提供专项金融服务,强化信用贷款,弱化抵押物,以“快”为业务提速,让审批效率更高、手续更简,为目标企业贷款开设绿色通道和应急通道。
此外,广州农商银行荔湾支行已成立多个专营团队,走街串巷深入专业市场、产业园区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专享金融服务,进而优化简化审批流程。专业团队由专人负责,放款效率更高,全方位提升客户金融业务体验。
乘增量除困难,中小企业扩面降本效果倍增
以最优惠举措做融资“乘法”。荔湾区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科学合理用足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在银行间进行市场融资,同时,指导金融机构合理下调内部资金价格,助推区内各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增量降价,将“金融活水”变为中小微企业的“及时雨”。
另一方面,在严守风险与合规底线的前提下,荔湾区综合运用信用贷款、贴息信贷、优惠利率信贷、延期还款政策、转贷政策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织辖内各金融机构根据不同市场、不同行业、不同生命周期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梳理本机构出台的最优惠普惠金融产品政策,增强辖区金融“输血”和“造血”能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以高效推动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增量、扩面、提质、降本。
以最暖服务为困难做“除法”。依托“首席服务官”制度及企业走访活动,荔湾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多次深入企业“把脉会诊”,着力破除影响企业发展的金融堵点、痛点、盲点,强力支持荔湾区重点项目和“专精特新”企业,主动打通解难纾困“最后一公里”,让企业少跑腿、少走弯路,真切感受到服务就在眼前。
截至目前,区内重点金融机构对荔湾企业投放贷款余额约191.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近15.94%,增速在全市位居前列,实现对接常态化、便捷化。荔湾区发改局负责人表示,该区将进一步强化服务企业的主动性、精准性、有效性,精心指导企业做实做细上市各项准备工作,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努力让企业心无旁骛地抓主业、谋发展,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荔湾区发改局负责人介绍,荔湾区将持续围绕金融纾困工作,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小微企业,在完善政策支撑体系、督导政策落实上下功夫;在加强调查走访、补齐中小微企业发展短板上出实招;在聚集资源要素、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上“见实效”;在缓解融资难点、权益保护痛点上“求突破”,多措并举帮助企业强信心、解难题、渡难关,迎难而上稳住全区经济大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