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金融资讯 > 地方金融
企业有了碳账户,广州抢占新赛道
  • 发布时间:2022-10-16 20:20
  • 来源: 南方+
  • 浏览量:-
  • 【字体:    
  单车出行兑换绿色权益,线上购物获得消费优惠,企业减排点亮融资绿灯……碳减排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被植入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场景,而这其中复杂的数据核算、转换,纷繁的规则运营、管理,都由“碳账户”这一新时代基础设施完成。

  图片

  日前,广州拟出台新政,将推动企业碳账户体系建设,助力金融业积极探索依托于碳账户体系的绿色金融创新。而在今年6月,作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花都,率先上线企业碳账户试点,探索结合企业碳账户贴标结果,将贷款利率与碳账户直接挂钩,取得不错成效。
  企业有了碳账户,将带来什么变化?从探索试点到复制推广,广州在搭建碳账户这条赛道上开启了竞逐与协作,又该如何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发展。
  贷款利率与碳账户直接挂钩
  这几个月,在广州市拓璞电器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行政工作的邵辉有了一项新任务,每个月底都要在“穗碳计算器”小程序上的企业碳账户里,填报油品、热力、煤炭、电力、天然气等企业能耗指标,计算出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综合能源消费量。
  今年6月,广州市花都区率先上线企业碳账户试点,区内金融机构探索结合企业碳账户贴标结果,将贷款利率与碳账户直接挂钩。
  “企业碳账户将对企业碳排放情况进行全面记录,包含数据采集、核算、评价贴标、产融对接等环节。”花都区金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市工信局、广州供电局开发了“穗碳计算器”小程序,构建“穗碳”大数据平台,通过统计企业能源消耗量和经营情况,基于国家和省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指南,核算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并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可信数据管理。
  在此基础上,依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根据国家、省、市及行业有关碳排放核算标准,对比企业所在行业基准值将企业评价贴标为A、B、C、D、E五个等级,衡量企业碳排放表现,并对企业的碳排放信息实施第三方核查,确保数据准确、评级合理。
  “没想到自家企业跟‘绿色’挂上了钩,有了专属的‘碳账户’,不仅能提高银行贷款额度,还能享受优惠利率。”广州市拓璞电器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忠提起“碳账户”时兴奋地说。
  拓璞电器是一家集自主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大型高端智能生活电器企业。因企业进一步发展,需要筹集一笔资金,一时间也让企业犯了愁。“这样的政策真的好。”企业有了碳账户后,李卫忠信心满满地表示,未来将建设绿色工厂,通过技改升级,降低产品能耗,提升产品质量,减少碳排放量。
  企业有了碳账户,破解了银企间碳信用信息不对称难题。目前,花都区内金融机构已为数家企业发放与碳账户挂钩贷款,为企业提供了优惠贷款利率,最低为3.25%。全区已为超500家企业试点开通碳账户,6家银行机构在“穗碳”平台上线绿色金融产品,为相关企业授信约15亿元。
  花都区金融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引入征信机构创新编制全国首份标准化碳信用报告,鼓励金融机构依据企业碳信用报告开展产融对接,成功实现企业产融对接业务落地试点,为金融支持企业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抓手。而基于企业碳账户,区内金融机构的绿色分行也在加快推动将评级结果对接至银行内部企业评价体系,创新推出专属金融产品,引导企业绿色低碳高效发展。
  企业“扫码放贷”或将成为现实
  什么是碳账户?通常被认为是企业或个人在生产、生活行为的产生二氧化碳排量的存储账户,包含碳排放数据采集、核算、评价等环节。有专家指出,碳账户是指在一个账户里边界定相关碳排放主体的权利、产权和责任,通过建立碳账户做好碳核算,能确定相应主体的减排责任。
  2022年8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提出,到2023年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要初步建成。到2025年,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进一步完善,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全面、科学、可靠数据支持。
  广州的企业碳账户体系建设,正按下加速键。
  9月19日,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人行广州分行营业管理部、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共同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企业碳账户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拟联合各方,共同推动企业碳账户体系建设,助力金融业积极探索依托于碳账户体系的绿色金融创新。
  《意见》不仅提到,统计企业电力、热力、油品、煤炭、天然气等能源消耗量和经营情况,基于国家和省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指南,核算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另一方面还提出,加快完善“穗碳”平台功能,在原来电力、煤炭、天然气等数据的基础上推动企业政务数据、用电数据、能源类发票数据、税务发票信息数据和工业企业经济运行数据等共享。同时,探索开发企业“穗碳码”,通过二维码形式集成展现企业碳账户相关信息。
  “这为金融机构针对企业进行标准化评估带来了更为创新的形式,提供更全面的客户绿色画像。”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总经理助理肖斯锐说,随着未来广州企业碳账户体系不断丰富完善,企业“扫码放贷”或将成为现实。
  《意见》还提到,广州将引导金融资源支持企业碳账户体系建设,包括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企业碳账户运用、鼓励创新碳金融产品服务等方面。
  广州市金融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将进一步深化政银企产融合作,推动健全碳账户体系和碳信用报告使用增量扩面,推动碳账户信用信息在金融领域的深层次运用,推出并落地更多与碳强度挂钩的金融产品,通过金融的力量引导企业控碳减排。
  广州版企业碳账户的成功上线,并向全市复制推广,先行先试发挥“碳金融”的传统优势,将为绿色金融服务“双碳”目标探索出一条有效路径。
  碳账户需界定相关权利和责任
  在向“双碳”目标迈进的过程中,碳账户是摸清碳排数据的最新基础设施,近年来开始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
  如今,碳账户体系建设在全国各城市多点开花,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等多城市纷纷因地制宜,开展碳账户创新探索。
  目前,北京已开始通过构建个人碳账户平台推行碳普惠;上海、山东等地陆续发布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征集文件,着手规划碳账户建设等工作;深圳、广州等城市相继发布碳普惠体系建设方案、碳账户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等文件,统筹布局构建个人与企业碳账户相关工作并提出具体措施;以浙江衢州、湖州为代表的地方政府也已进行较为全面和成熟的企业与个人碳账户体系搭建实践。
  事实上,绿色发展是当前全球一大潮流,各国都在探索低碳发展路径,而碳市场建设被认为是碳减排的一大有效举措。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曾表示,欧美国家多年前就开启了碳排放权交易,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原因是减排都是基于市场主体自愿。他认为,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关键是要建立一套能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机制。可以通过建立碳账户,界定相关权利和责任,增加碳减排的微观动力,使微观主体主动推动绿色发展。
  要想实现“真减排”,就必须摸清碳排放“家底”。“碳账户建设要因地制宜制定碳排放基准值。”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认为,在企业碳账户建设过程中,要鼓励多方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支撑政府及金融机构配套差别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发绿色金融创新产品,完善碳普惠激励机制,撬动更多力量、以更大维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广州是全国唯一兼具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和国家碳交易试点的城市。“广州以碳金融为典型代表的绿色金融发展优势凸显,应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碳交易平台作为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核心抓手,打造绿色金融总部集聚区,助力广州金融发展‘换道超车’。”肖斯锐说。
  企业碳账户本质是从“碳维度”对经济主体的价值评估,最大程度地发挥金融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肖斯锐表示,从提供金融服务的角度来看,企业碳账户的建设离不开多种创新且优惠的绿色金融产品的支撑。广州可以构建多层次的碳金融业务市场,研究建立全国碳市场和区域碳市场协同机制,推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加大力度探索碳金融在大湾区的标准、产品和服务创新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