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金融资讯 > 工作动态
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于海平:惠实体防风险促改革,从金融大省向强省蝶变
  • 发布时间:2022-09-30 09:20
  • 来源: 南方日报
  • 浏览量:-
  • 【字体:    

  金融业增加值是2012年的3倍、全省境内上市企业数量较2012年末翻了一番、全省原保费收入是2012年的5倍……一系列成就见证了过去十年广东金融稳健高质量发展,从金融大省向金融强省稳步迈进。

  十年来,广东如何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如何统筹金融发展与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如何开展金融开放先行先试,担负起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重要使命?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于海平。

  于海平。受访者供图

于海平。受访者供图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稳步提升

  南方日报:请您简要地介绍近十年广东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成绩?

  于海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省委、省政府深化实施“1+1+9”战略部署,广东金融系统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深度与广度,增加金融资源的有效供给,延伸金融服务链条,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实现金融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2021年,广东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1058亿元,是2012年的3倍,占GDP的比重达到9%,金融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核心支柱产业之一。全省实现金融业税收4169亿元,占全省税收总额的1/6。全省当年资本市场融资提升至1.3万亿元,跃居全国首位,全省境内上市企业达到762家,比2012年末翻了一番,境内外上市企业突破了1100家。全省实现原保费收入5579亿元,占全国的1/8,是2012年的5倍,“险资入粤”投资金额已经突破1.5万亿元。

  十年来,广东各级政府金融工作部门围绕建设金融强省,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当好金融机构的“贴心人”,服务引导境内外金融资源聚集发展,推动金融基础设施与组织体系不断完善。

  金融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21年,谋划争取了十多年的广州期货交易所正式揭牌,广东省新增一家国家级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和交易平台。深圳证券交易所推进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合并主板与中小板,探索与区域性股权市场的转板机制,为全面实行注册制完善基础制度。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广州设立南方中心,“新三板”设立了华南服务基地。广东还整合新设区域性股权市场和地方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成为区域要素市场的有益补充。

  金融机构体系进一步完善。截至2021年末,广东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34万亿元,共有法人金融机构322家。近年来,完成了全部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工作,新设和引进了建行理财子公司、华农保险、中邮消费金融公司等法人金融机构。

  地方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2021年末,广东小额贷款公司累计投放贷款金额2816亿元,全省融资担保业务在保余额2664亿元,典当余额77亿元,融资租赁公司租赁资产余额超2800亿元,商业保理公司保理融资余额约1787亿元,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投资余额412亿元,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展示企业达到1.9万家。

  坚持主责主业

  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性、有效性

  南方日报:在支持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方面,广东金融取得了哪些突破?

  于海平: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近年来,广东稳步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渠道拓展资金来源,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服务引导各大金融机构深度倾斜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科创企业快速发展和中小微企业融资纾困。特别是疫情发生后,广东通过完善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引导金融机构逆周期加大金融资源投放,每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和信贷增量占到全国的1/8左右,有力稳住了经济大盘。

  在金融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围绕“双十”产业集群发展,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15家大型企业设立企业财务公司,稳步开展供应链金融创新,组建大型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制造业上市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在境内外开展并购重组。2021年末,制造业贷款余额、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等较5年前均翻了一番,今年制造业贷款增速比贷款平均增速仍高了一倍,余额现已达到2.45万亿元。近年来,广东还积极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推动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发展,利用碳减排支持工具鼓励高碳行业低碳转型,全省绿色信贷余额已经达到1.95万亿元。

  在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快速发展方面,会同深交所建立企业上市辅导培育系统,完善创业投资引导体系,在广东股权交易中心设立“科技创新专板”,全方位推动科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壮大。2017年以来,广东新增上市公司333家,其中近九成为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同时,广东还积极完善科技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创新知识产权融资和资产证券化品种,目前,全省科技信贷达到2万亿元,近年增速保持在40%以上。

  在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纾困方面,发挥政、银、保、担“几家抬”合力,构建小微企业融资长效机制,探索区块链技术为底层的数字化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特别是今年推出小微企业首贷户贴息、政策性融资担保降费补助等政策,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费率。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近5年年均增速达35%,目前贷款余额达到3.24万亿元,服务小微企业客户289万户,商业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利率已降至4.4%左右,省“中小融平台”促成融资规模1300亿元,政策性担保费率降至1%。

  统筹发展与安全

  实现从应急处置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防控

  南方日报:广东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方面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于海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坚决落实党政一体的金融风险防控责任,建立了主要领导牵头挂帅的金融风险化解工作机制,统筹领导各部门、各地市联合构筑起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强大“防线”。

  在事前风险监控方面,建设智能化地方金融风险防控体系。依托“金鹰系统”构建18个风险监测平台和7套非法金融活动识别模型,构筑起线上数据流与线下群防群治于一体的“天罗地网”。

  在事中金融监管强化方面,积极推动地方金融监管立法,率先探索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的监管评级,建设智能化的非现场监管系统,在全国率先印发《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省级实施方案,将非法集资行政执法职责列入权责清单。

  在重点金融风险处置方面,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从“源头”化解风险,立足于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做决策、定措施、求实效,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同时,坚持以法治化、市场化方式精准分类处置金融风险,针对不同金融风险情形,因时因地制宜,抓住关键、攻克难点、疏通堵点,农合机构化险改制、康美药业风险处置经验得到国家肯定,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坚定指挥下,近年来,我省完成了农合机构改制和化险任务,化解历史风险1300多亿元,实现全部P2P网贷机构退出在运营,非法集资陈案攻坚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省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通过系统整治,广东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及优化金融生态工作连续四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处置非法集资平安建设考评连续三年获得满分、位列一档。

  紧抓机遇

  携手港澳共建国际金融枢纽

  南方日报:过去十年,粤港澳三地金融互联互通取得哪些突破性进展?将如何加快推进三地的互联互通?

  于海平:“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是新时期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的重要金融枢纽。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推动下,广东金融系统紧抓重大历史机遇,全面落实金融支持大湾区建设“30条意见”,积极携手港澳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推动金融改革开放迈向更高水平。2021年,大湾区金融业增加值超1.5万亿元,占GDP比重超10%;大湾区内累计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21万亿元,人民币自2020年起持续成为大湾区第一大结算货币;广东省赴港企业281家,较2012年翻了一番,持续位居全国第一。

  首先,三大“金融通”范围不断扩展。“深港通”范围不断扩大,五年来总成交额超47万亿元,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重要窗口。债券通实现“双向通车”,其中“北向通”日均交易量相较开通首年增长超过10倍。粤港澳三地期待已久的“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启动,极大地促进了大湾区居民个人跨境投资便利化。

  第二,跨境金融服务产品实现多项全国首创。广东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居民跨境金融服务实现多项“率先”,包括率先开展代理见证开户业务、率先实现大湾区移动支付互通、率先推出港澳居民征信报告查询服务等。

  第三,资金跨境便捷流通的体制机制创新走在全国前列。在南沙开展高水平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试点,率先落地实施本外币一体化账户及跨国企业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等创新试点,扩大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范围。

  最后,推动金融业双向开放,港澳资金融机构在广东省布局实现地市全覆盖。当前,共有177家港澳资金融机构进驻广东省,港澳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数量居全国第一。还设立了首家港资消费金融公司、首家港资控股基金管理公司、首家全牌照港资控股证券公司、首家外资控股期货公司等机构。

  十年来,粤港澳金融走过从业务互联、机构互设到市场互通的发展探索,已经形成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到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多层次、多梯度”的金融开放大格局。粤港澳金融合作创新已经多元突破、亮点纷呈,接下来需要由点及面、串珠成链。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广东金融将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粤港澳金融开放转向更加注重首创性探索、集成性创新、并能与国际标准规则融合对接的制度型开放,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金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