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广州市就《广州市金融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召开新闻发布会,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对《规划》进行解读。
据悉,作为推动广州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首次提出,“十四五”时期广州将建设“三中心、一标杆、一高地”,即高标准打造风险管理中心、面向全球的财富管理中心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化金融资源配置中心,支持广州创建数字金融标杆城市及建设引领全国、影响全球的绿色金融创新发展高地。
根据《规划》展望,到2025年,广州市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9.5%;金融业总资产突破11万亿元;法人金融机构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金融业税收收入达700亿元;金融交易平台辐射力明显提升,打造1—2个全国性的交易平台;培育1—2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持牌金融控股集团公司。
◎打造风险管理中心
作为“十四五”时期广州金融发展的蓝图,《规划》明晰了“十四五”时期广东金融改革发展路径。在《规划》中,“十四五”时期广州金融发展总体定位概括为建设“三中心、一标杆、一高地”。
据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邱亿通在发布会上介绍,“三中心”即高标准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发展完整的期货产业链,吸引全球投资者和各类企业广泛参与,探索形成国际标准,打造风险管理中心。加快推进金融高端集聚功能区建设,汇集机构、人才、业务和资金,建设面向全球的财富管理中心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化金融资源配置中心。
“一标杆”即支持广州推进数字金融创新发展,创建数字金融标杆城市。
“一高地”即以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为核心,加快完善绿色金融机构体系、创新绿色金融服务产品、拓宽绿色融资渠道,建设引领全国、影响全球的绿色金融创新发展高地。
◎培育1—2家有全国影响力的持牌金控集团
按照“三中心、一标杆、一高地”的发展定位,《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广州金融业发展主要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行业目标。
“广州金融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金融综合实力明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9.5%;金融业总资产突破11万亿元。” 邱亿通表示,“十四五”时期,广州的法人金融机构竞争力和影响力将不断增强,金融业税收收入达700亿元;金融交易平台辐射力明显提升,打造1—2个全国性的交易平台;培育1—2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持牌金融控股集团公司。
在此基础上,《规划》区分银行业、保险业、证券基金期货业、地方金融业四个行业设置了12个指标。
银行业的行业目标是银行机构总资产达到9.6万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9万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7万亿元。
保险业的行业目标是保险业金融机构数达到115家,年保费收入达到1800亿元,保险深度大于6%,保险密度大于1万元/人。
证券基金期货业的行业目标是挂牌上市公司(含新三板)达到800家,培育市场规模和竞争力居同行业前列的证券、基金、期货法人金融机构6家,直接融资比重达到25%,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达到1400亿元。
地方金融业的行业目标是地方金融机构大于4000家。
◎争取广州数字人民币试点
紧扣“十四五”广州金融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规划》谋划提出12项重点任务,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增强十个能力、提升两个影响力”。
“十个能力包括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增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供给能力;构建科创金融体系,增强金融支持科创能力;推动数字金融创新,提升金融科技服务能力等。”邱亿通这样解读。他表示,广州还将通过推进金融开放合作,不断提升广州金融国际影响力;通过推进金融人才和金融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州金融文化影响力。
围绕《规划》既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广州谋划了一批金融重点项目和工作,包括以广州期货交易所为核心建立期货产业园区、推进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争取广州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动设立港澳保险售后服务中心、支持广州金融控股集团申请金融控股公司牌照等40项重点项目和工作。
邱亿通表示,通过40项重点项目和工作,可以重点项目落实促进规划落实,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广州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提出,优化金融区域布局,增强金融综合竞争能力,具体包括越秀区推进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天河区依托国际金融城打造粤港澳金融合作示范区、黄埔区探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创金融示范区、南沙区建设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示范区和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