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门发布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到2025年与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基本建成
  • 发布时间:2022-02-09 10:02
  • 来源: 上海证券报
  • 浏览量:-
  • 【字体:    

  2月8日据人民银行消息,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日前印发《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下称“发展规划”),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精神,统筹推进“十四五”时期金融标准化发展。

  据悉,金融标准是金融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为金融活动提供规则、指引。“十三五”时期,《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目标任务有效完成。政府部门发布金融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37项,市场自主公开金融团体标准47项、企业标准4307项,标准化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中的作用愈发凸显。

  指导思想方面,发展规划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支撑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为底线,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不断完善新型金融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法规、政策、标准相协调的实施机制,提升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能力,推动标准化与金融科技、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法定数字货币、供应链金融、科技金融、农村金融、信用体系、数字化转型、监管科技、信息化核心技术安全可控等重点领域深度融合,支持健全现代金融体系,融入和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主要目标方面,发展规划明确,展望2035年,科学适用、结构合理、开放兼容、国际接轨的金融标准体系更加健全,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开放融合的金融标准化工作格局全面形成,知标准、守标准、用标准成为金融业广泛共识,全社会对金融标准化认识达到新高度,标准化成为支撑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到2025年,与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基本建成,标准与金融监管、金融市场、金融服务深度融合,金融标准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质量效益和生态效益充分显现,标准化支撑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一是金融标准供给体系持续优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定位更加精准、有效供给持续扩大,团体标准创新引领和规范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企业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增强,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结构更加优化,金融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

  二是金融标准化发展水平大幅提升。金融标准与法规政策协同性增强,全行业标准化意识明显提高,金融标准成为包容审慎监管的重要手段,在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自治和社会多元共治中发挥更大作用,金融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三是金融标准化开放程度显著增强。金融标准化国际合作深入拓展,中外金融标准体系逐步融合发展,金融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更有成效,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的全面性和及时性明显提高,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关键技术指标的一致性程度大幅提升,金融标准化工作由国内驱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

  四是金融标准化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依托数字技术的新型金融标准化管理机制基本建立,标准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标准化工作效能显著提升,金融机构设立标准化部门或专职岗位的比例明显增加,标准化工作能力大幅提高,金融业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质量标准实验室和标准化服务机构建成并发挥效能,金融标准化服务业逐步兴起。

  发展规划还明确了“十四五”时期金融标准化发展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