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金监案〔2020〕69号
省工商联:
贵单位向政协第十二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交的《关于高度关注大型民营企业资金链问题的提案》(第20200336号)收悉。提案中反映的解决大型民营企业资金链紧张、促进民营企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的具体工作,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局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会同省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保监局等会办单位,按照贵单位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研究办理,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办理质量。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工作和成效
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综合施策,多措并举,着力疏通民营企业融资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信贷增长强劲支撑经济发展。2020年1-4月,广东省累计新增贷款1.3万亿元、占全国的1/7,比上年多出4654亿元,创历史新高。企(事)业单位贷款比年初增加9910亿元,同比多增4570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5524亿元。二是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全国领先。一季度,全国有93家企业分别在境内外上市,其中广东企业23家(含在A股上市11家),占比达到24.7%,数量居全国第一;募集资金总额137.6亿元,占比14.4%,仅次于北京(京沪高铁单家达306.7亿元);广东科创板上市企业达17家,与北京、江苏并列第一;广东企业通过境内资本市场融资305家次,融资规模2369.46元,同比分别增长148%、76.6%。三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快速增长。4月末,全省民营企业贷款余额5.06万亿元,占企业贷款余额比重55.2%,比上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4821亿元,是上年同期增量的2倍;同比增长22.8%,比上年同期高9.4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68万亿元,同比增长35.4%;比年初增加1800亿元,同比多增552亿元。四是融资成本明显下降。4月广东省商业银行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55%,比上年同期下降0.76个百分点;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17%,比上年同期下降0.80个百分点。企业中期票据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3.14%,比上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主要措施有:
(一)完善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体系,强化融资政策保障。
1.出台支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22条政策措施。按照全省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和马兴瑞省长的要求,2019年7月,我局牵头会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等5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广东省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若干政策措施》,全文共有6个部分,22项具体措施,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出发点,在破解广东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方面探索新路径、贡献新方案。
2.制订多个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扶持政策。今年发生以来,为应对新冠疫情对广东企业的冲击,广东金融系统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服务和安全稳定工作的通知》,保障疫情期间金融服务安全稳定;印发全国首个省级金融暖企政策文件《关于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支持疫情防控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基于我省金融事权范围内可自主决策的“三降三免一放宽”政策,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提供真金白银、实打实的优惠和帮助;发布《关于应对疫情影响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运用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二)多措并举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
1.健全民营企业金融服务长效机制。广东银保监局推动银行机构成立小微企业事业部、业务部、服务中心、工作小组等专营机构或服务团队,不断完善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组织体系。截至2019年末,银行机构共设立28个普惠金融事业部、339个普惠金融部门、226个小微支行,专岗专人负责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网络逐步形成。强化尽职免责制度落地,督导法人银行机构细化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尽职免责工作条款,科学设计不良容忍度,发挥政策激励作用。截至2019年末,96%的法人银行机构已制定小微企业贷款尽职免责管理办法或相关实施细则。
2.完善政策性担保体系。省财政厅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融资。一是省市联动设立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2014-2018年省财政累计安排8.319亿元设立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带动我省19个地市(不含深圳、佛山,佛山设立区级不设立市级)及29个区县设立了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各级财政资金到位约27亿元。通过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引导全省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有效提高中小微企业的资产抵押率,提高中小微企业首次获贷能力,扩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规模,同时降低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截至2019年末,累计帮助2.3万多家(次)企业获得贷款820亿元。二是建立政府性担保体系。“十二五”期间省财政先后注资30.1亿元设立和壮大省融资再担保公司,2015年安排7.5亿元,支持15个地级市建立政府性担保机构。目前已有20个地市组建了23家政府性担保机构。截至2019年末,各地市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累计帮助5万多家(次)中小企业获得贷款3085亿元。其中,2019年帮助1.4万多家(次)中小企业获得贷款近527亿元。三是加大个人和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贴息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和科技型小微企业,给予最高500万最长3年的担保贷款,按贷款基础利率的50%给予贴息。安排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专项资金,带动妇女创业就业。疫情防控期间,对已发放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借款人患新冠肺炎的,可以向贷款银行申请展期还款,展期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财政部门继续给予贴息支持。因疫情影响经营受损,在疫情防控期间未能及时还贷的,借款人可在疫情解除后30天内恢复正常还款并继续享受贴息政策。对创业担保贷款工作成效突出的经办银行、创业担保基金运营管理机构给予经费奖补。
3.对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给予奖补。为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粤府〔2017〕90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要求,2017-2019年省财政安排资金9.6亿元,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到新三板挂牌、到区域性股权市场直接融资,促进民营和小微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帮助解决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9年,我省上市挂牌奖补政策累计支持85家民营企业,为其节约上市成本0.72亿元,有效降低了企业直接融资成本。
4.发挥政府投资资金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产业发展基金、创新创业基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引导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重点产业领域、创新型企业、农业企业等股权投资项目。安排产业发展类股权投资资金,通过对企业阶段性持股和适时退出,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三)建立公平融资环境,多渠道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
1.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广东银保监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关于广东银行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广东省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督促银行机构公平精准有效开展民营企业授信业务,贷款审批中不得对民营企业设置歧视性要求,同等条件下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贷款利率和贷款条件保持一致,有效提升民营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加大民营企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投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切实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实效
2.加强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针对民营和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特点,积极加强对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运用,改造信贷流程和信用评价模型,创新推出“小微快贷”“云税贷”“小企业网贷通”“微捷贷”、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无还本续贷等信贷产品,及时满足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
3.推动企业上市融资。组织企业科创板培训,会同上交所南方中心对粤东西北的县(市、区)上市工作人员进行了重点走访,走访培训企业超200家。组织了拟申报上市企业以及地市干部“走进上交所”调研学习活动。搭建上市绿色通道,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高上市过会率。
4.加大专项金融债券融资。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创新创业金融债券、绿色金融债券等专项金融债券,补充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资金来源。截至2019年末,广东专项金融债券当年发行额693亿元,债券余额2291亿元,同比增加43%。
5.促进动产融资业务发展。做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二代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二代登记系统)的测试工作,加强宣传二代登记系统切换上线。推广运用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并对司法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2019年,广东省审核常用户220家,推动应收账款质押、转让登记43688笔,融资租赁登记6394笔,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登记30笔,其他担保物权登记728笔。
(四)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加快银行审批效率。
1.搭建融资服务平台。经过半年多的筹建,2020年1月,广东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依托广东“数字政府”的数据资源,运用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手段,实现信息采集、信用评价、信息共享、线上融资对接、风险补偿等一体化线上智能融资服务。是国内首个对全省范围内中小企业进行商业信用分析评价的平台,整合政府数据达217类,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对企业进行风险画像和信用评价,可助力轻资产、无抵押的企业获得融资。截至4月末,平台累计入驻金融机构312家,发布金融产品755款,实现融资98亿元(供应链金融模块41.99亿元,直接融资模块34.24亿元,智能融资模块21.95亿元)。
2.推广运用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2019年,广东省新增平台注册用户数1638家,达成融资1865笔,融资金额387.29亿元。一是强化政策支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继续对规模供应链核心企业在平台上支持上游广东省供应商按年化融资发生额的1%给予核心企业奖励,珠海、佛山、湛江、肇庆等地市出台了本地的相关支持政策。二是做实核心企业对接工作。推动九联科技、国联水产等6家企业以及广发银行、南粤银行、珠海华润银行与平台完成系统对接,为上游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流程、高效率、可持续的应收账款融资支持。2019年,核心企业开展线上全流程反向保理业务168笔,金额4.26亿元,供应商自申请融资到获得贷款仅用时1天,大大提高融资效率。三是推广线上政府采购融资业务发展。推动广州市财政局、东莞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系统对接平台上线。截止2019年末,促成珠海市线上政采贷业务11笔,金额2032.20万元,单笔融资最小金额为4万元。四是推动供应链上平台。截止2019年末,广东省共有95条规模供应链加入平台,促成融资174.99亿元。
3.运用金融科技提高银行融资效率。联合省自然资源部门推行普惠金融“e登记”,在银行网点即可办理不动产查册、入押等业务,实现“567”,即材料平均精简50%,环节至少减少6个,抵押贷款时间平均压缩70%,目前已覆盖21家主要银行,惠及超过2万家小微企业。引导辖区银行机构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路”,提升民营企业信贷投放效率。2019年末全流程线上贷款余额超2000亿元,同比增速227%。推动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应用区块链、物联网等网络技术,将“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起来,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无需抵押担保的订单融资、应收应付账款融资。
(五)加大对民营企业金融纾困支持,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1.用好防疫专项再贷款支持。在中央宣布设立3000亿元防疫专项再贷款后,我省迅速行动、积极作为、密切协作,积极争取,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荐全国性重点名单企业,共2280家,融资需求1858.3亿元;报备地方性重点名单企业,共3660家,融资需求2080.4亿元。 4月30日,国家新下发全国性重点企业名单5893家,广东企业共有572家(其中256家企业与广东地方性重点名单内的企业重合),排全国第一。地方性重点企业名单中有812家广东企业。截至5月21日,9家全国性银行和3家地方法人银行,向广东省615家重点名单内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321.98亿元,平均每户企业获得贷款5235.45万元,利率加权平均是2.32%,财政部50%贴息以后,企业的实际融资利率约为1.16%。
2.加大对疫情受困企业的信贷支持。一是加大信贷投放。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批发零售、文化娱乐、住宿餐饮等行业,开通绿色通道、加大信贷支持,3月末向四类行业企业累计发放贷款1900多亿元,鼓励银行主动下调贷款利率、实施减费让利,帮助企业解围济困,累计优惠金额近9亿元。二是为受困企业实行延期还本付息。省内银行机构落实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对符合条件、流动性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延期申请,“一企一策”予以支持,不收取罚息、不影响征信、不下调贷款分类,截至3月末,已实施临时延期还本的贷款693.3亿元、2.6万户,延期付息的贷款利息30.6亿元、1.4万户,超过97%的企业延期申请已或批准。银行在手机银行、网络银行、小程序等渠道开通企业申请功能,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续贷、展期等操作,提高审批效率。三是防止盲目抽贷、断贷。2月25日,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下发通知,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以及21个地市金融工作局,全面调查本行业本地区企业贷款情况,对部分中小企业和上市公司进行电话调查,协调广东银保监局对银行机构贷款工作加强监管,最大限度防止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出现不合理抽贷、断贷现象。
3.运用纾困基金支持民企纾困。粤财控股、粤科金融、恒健公司分别建立省级纾困基金,广州、深圳、东莞等市也设立纾困基金,通过股权投资或提供应急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截至2019年末,全省共有73家上市公司及大股东获得国资纾困基金、专项纾困资管计划及社会资金的纾困,累计获得纾困资金240亿元。
4.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与省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联合广东省发改委、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等部门联合编制和完善信用信息共享目录,系统采集各类政务数据,促进政务信息在金融领域深度应用,加强对“守信收益、失信惩戒”核心激励机制的落实,切实为民企发展增加征信有效供给。
二、下步工作举措
民营企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下一步,我局将会同省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保监局、广东证监局等有关单位,按照贵单位提出的意见建议,聚焦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大型民营企业资金链问题,继续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纾解民营企业融资问题,促进我省民营企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一)落实中央政策,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一是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督促省内金融机构执行好稳企业的各项金融支持政策,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对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及时提供流动性支持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帮助企业尽早全面复工复产。二是鼓励省内各个银行增加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落实好小微企业信贷“两增两控”要求,实现民营企业信贷投放大幅高于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40%、贷款不良率控制在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以内,力争2020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综合融资成本比2019年再降0.5个百分点。三是用好用足3000亿元防疫专项再贷款、1.5万亿元新增再贷款再贴现和3500亿元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3000亿元小微金融债券等政策,为民营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支持。
(二)推动金融创新,抓实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一是继续督促机构完善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机制建设。继续督促各银行机构贯彻落实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政策要求,完善内部制度建设,优化考核激励机制,从目标引领、正向激励、尽职免责三方面入手,激发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内生动力。二是坚持分类施策做好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督促银行机构做好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既要坚持问题导向,也要注重分类施策。充分认识到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差异化需求,通过采取精细化、针对性措施,尽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各类金融需求。三是鼓励金融机构以产品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民营企业质效。继续推动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扩展抵质押品范围,加强区块链、物联网、信息网等网络技术应用,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快捷的供应链融资服务,加大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投放。
(三)加强部门联动,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效能。推动各责任单位高效联动,协同作战,层层落实责任,通过建立部门联动、银企对接等方式,完善政银企长效沟通机制,全力抓好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各项工作。加大推进解决“续贷难”、轻资产无抵押等企业面临的“老大难”问题,聚焦支持先进制造业、科技型产业等符合国家战略的企业发展,切实解决重点行业、重点客户融资的痛点难点问题。持续推进征信体系建设,推动企业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财务透明度。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优化融资环境,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资源倾斜力度,不断提高对中小企业服务能力和水平。发挥好各级纾困基金作用,对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救助和支持。
(四)坚持科技赋能,积极发挥中小融平台作用。进一步完善中小融平台的智能匹配融资、智能直融、智能供应链金融等功能,积极探索智能监管、智能风控等应用。加强省市县三级联动,推动接入增信、贴息和风险补偿等各类政策,配套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做好宣传推广,努力提高平台的品牌度和知晓度,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进驻平台,努力构建一个功能齐全、公平开放、高度智能化的金融生态系统。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2020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