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数据发布 > 统计数据
栉风沐雨奋勇前行 润物无声服务发展——新中国成立70周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
  • 发布时间:2019-09-30 10:59
  • 来源: 广东省统计局
  • 浏览量:-
  • 【字体: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东金融业走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充分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调节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血脉作用,金融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一、金融业经济总量稳步持续扩大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东金融业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成为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金融业增加值总量从1952年的1.63亿元到2018年的7296.98亿元,年均增量11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52年的5.5%提高到2018年的7.5%,提高2.0个百分点。从2006年起,广东金融业增加值总量连续在全国保持首位。(见图1)

图1  1952-2018年广东金融业增加值总量和比重



  二、金融业快速增长助推广东经济快速发展

  1953-2018年,按可比价格计算,广东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2%。金融业在广东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从1953年的1.9%上升到2018年的3.4%,提高1.5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以前,广东金融业增长总体水平偏低且波动较大,1953—1978年,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仅为1.3%,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仅为0.5%。改革开放以后,广东金融业凭借改革开放先行地区优势迅速成长,由计划经济时期高度集中型的金融机构体系向多元化体系方向转变。国家先后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范文件,金融业发展逐步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1979-1992年,广东金融业快速增长,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6%,增速领跑主要行业,是全省经济主要增长极,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5.5%;1993-2002年广东金融在规范中摸索调整,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6.6%,低于同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回落到1.7%;2003-2012年重新进入增长快车道,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3%,高于同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8个百分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5.0%。2012年以来,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广东金融业充分发挥引领产业结构升级、支持经济深化改革的作用,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2013-2018年,广东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6%,高于同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2.9个百分点,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平均贡献率为9.2%,位于国民经济主要行业前列。

图2  1952-2018年广东金融业增速及贡献率



  三、金融业资产规模迅速扩张成为经济发展主动力

  (一)银行业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东银行业在金融机构体系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从初期的人民银行“大一统”格局到以人民银行为核心、专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再到以大型商业银行为主体,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等并存的多元化发展组织体系。银行业资产规模也随之大幅增长,资产质量不断提升,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发挥重要作用。截至2018年,全省银行业总资产规模达235547.61亿元,净利润达3006.68亿元;全省银行业营业网点机构数1694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346755人。2017年,银行业增加值4328.25亿元,增长11.9%,占金融业比重70.7%。

  (二)证券业迅速发展。广东证券业从萌芽到发展虽然仅有30多年时间,却历经数次重大变革,在每次变革中都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完善和壮大,市场化、规范化和高效化水平不断提高。1990年深圳证交所成立,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视察讲话,拉开广东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帷幕,在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截至2018年末,证券业(包括证券、基金和期货)总资产达19971亿元,法人机构82家,其中证券公司28家,基金公司32家,期货公司22家;上市公司588家,居全国首位。2017年证券业增加值1139.96亿元,占金融业比重16.6%。

  (三)保险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保险业得到全面发展,在保障社会、积累资金发挥重要的作用。市场主体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垄断转变为多家中外资保险公司参与竞争,形成多元化市场格局,市场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截至2018年末,保险业总资产13038亿元,保险法人机构34家,其中,保险集团(控股)公司3家,财产险公司14家,人身险公司11家,再保险公司1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5家。保险公司经营主体114家,其中财产险主体52家,人身险主体59家,再保险主体3家。2017年,广东保险业完成增加值717.07亿元,增长15.0%,占金融业比重10.5%。

  四、金融业在创新中增强服务能力

  (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东金融业融资能力大幅增强,多项指标居全国首位。

  1.银行信贷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持续加大。2018年,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2502亿元,居全国第一位,比居第二位的浙江多3003亿元,占全国比重的11.7%,创历史新高。截至2018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08051.16亿元和145169.39亿元,均居全国第一位,在全国存贷款总量的占比达11.4%和10.2%;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比1978年增长2810倍和1277倍,年均增长22.0%和19.6%。货币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有效引导实体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同时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2018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同比增长27.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同比增长16.9%,民营企业贷余额同比增长11.4%,普惠口径小微贷款余额2141亿元,同比增长29.6%。

  2.资本市场较为有效地满足了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资金需求。2018年末,全省上市公司达588家,上市公司总市值76412亿元,股东开户数达12033万户,托管证券总市值98480亿元,基金数量1942支,基金规模达44241亿份。民营企业债券发行难问题得到有效破解,直接融资比重大幅提升。2018年10月以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积极利用新创设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迅速推动9个项目共39亿元民营企业债券发行,大大促进企业债券融资发展。截至2018年末,广东企业债券融资累计新增3174亿元,增长668.5%。

  3.保险业为广东经济发展保驾护航。2018年,广东保费收入由1980年的0.29亿元迅猛增加到4664亿元,年均增长27.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71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3393亿元;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不断提高,分别由1980年的0.11%和0.55元/人快速提高到2018年的4.8%和4111元/人。保险业服务大局能力持续增强。2018年,广东保险业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风险保障7322亿元,为1.84万家次出口企业8201亿元出口贸易提供风险保障;农业保险为农业生产提供662亿元的风险保障,赔款给付8.86亿元。

  (二)金融服务民生能力不断增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东金融业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理念、手段和方式,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履行社会责任、服务社会民生方面取得不斐成绩。截至2018年末,广东个人消费贷款达9660亿元,同比增长25.1%;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17亿元,增长36.1%。为提供更具效率和更具价值的金融服务,广东率先实现移动支付多领域规模化应用,已构建线上支付、移动支付以及互联网金融等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高效服务体系。理财市场、信托投资市场从无到有,逐步得到规范和发展,2018年末,广东理财产品余额3.83万亿元,法人信托余额1.8万亿元。保障水平有很大提升,全省各类赔付支出从1980年的0.0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403亿元,年均增长28.6%;商业健康险有效服务3.48亿人次,人身险提供有效风险保障金额124万亿元,增长131.8%。财产险提供风险保障938万亿元,增长168.6%。

  (三)跨境人民币业务迅速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增长,有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截至2018年末,广东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已达17.32万亿元,占全国业务总量的23.5%,占全省全币种跨境收支总额的24.9%,比全国全币种跨境收支占比高3.1个百分点。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内业务总量3.1万亿,占全省跨境业务总量的97.7%,占全国业务总量的19.5%,增长47.8%;广东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发生的业务量为5708.9亿元,占全省业务总量的18%,增长44.3%。广东积极开展跨境金融业务创新,支持跨国企业集团开展资金池业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截至2018年末,省内共设立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417个,累计办理资金池收付6400亿元。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东金融业栉风沐雨奋勇前行,润物无声服务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与此同时,金融产品和服务有待进一步创新、资金配置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金融组织机构有待进一步完善、金融风险防范和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展望未来,广东将继续坚持把金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推动从金融大省向金融强省转变,在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中进一步发挥金融的血脉和引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