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广东银保监局筹备组组长裴光:银保合力助民企跨越“融资的高山”
  • 发布时间:2018-11-27 00:00
  • 来源: 南方日报网络版
  • 浏览量:-
  • 【字体:    

    密集政策出台之下,如何避免政策“上热下冷”;如何通过政策引导,打通民营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实现对民企的精准滴灌,是当前金融监管部门正在重点思考的问题。

    “我们要推动和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真正树立‘银企命运共同体’意识,形成‘敢贷、能贷、愿贷’的信贷文化,努力将金融‘活水’引灌入民营企业。”近日,广东银保监局筹备组组长裴光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广东银保监局筹备组将毫不松懈地支持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努力为民营企业提供分层次、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同生共荣、共同发展。

    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保险业的天职

    南方日报:今年以来,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您如何看待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裴光: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既是民营企业的“定心丸”,也是我们金融监管部门的“指南针”,对我们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复杂因素交织,个别民营企业盲目铺摊子、上规模,负债过高,导致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就有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有的企业家将此形容为“融资的高山”。中国银保监会一直高度重视此问题,始终强调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保险业的天职。作为中央金融监管部门的地方派出机构,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按照中国银保监会的部署,毫不松懈地支持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努力为民营企业提供分层次、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同生共荣、共同发展。

    广东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撑起了经济的“半壁江山”。广东的银行保险机构对于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一直没有懈怠,将其作为支持自身长远发展的重要一环,但也应当看到,当前民营企业从银行得到的贷款和它在经济中的比重还不相匹配,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这表明我们的金融服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是我们在以后工作中需要继续努力推动的方向。我们将坚定方向,迎难而上,开山辟路,久久为功,全力帮助更多的民营企业跨越“融资的高山”。

    引导机构构建“银企命运共同体”

    南方日报:当前流动性总体充裕,但民营企业融资结构性矛盾突出。监管部门如何通过政策引导,打通民营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

    裴光:今年以来,我们继续发挥监管的“指挥棒”作用,先后印发了《关于广东银行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推出了许多举措,从制度到落实两个维度入手,积极推动和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真正树立“银企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形成“敢贷、能贷、愿贷”的信贷文化,努力将金融“活水”引灌入民营企业。具体包括几项工作:

    一是疏通渠道。推动银行机构设立业务专营部门,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系统化、专业化水平。目前,辖内5家大型银行省分行都已组建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其他有条件的银行业纷纷设立小微业务部门。此外,围绕小微商圈,辖内银行机构目前共设立了66家小微支行。

    二是激发动力。将监管考核目标达成与享受免税优惠政策挂钩,提高银行利润留存;推动银行针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业务特点,优化绩效考核机制,激发业务人员内生动力;要求制定小微业务尽职免责制度并落实到基层,免除业务人员后顾之忧。

    三是提升效率。指导银行通过明确申请材料目录清单、加强一线业务人员培训等措施,努力实现“让客户只跑一趟”,并通过加强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融合,不断优化信贷审批流程,努力实现在风险可控、审慎经营的前提下,对小微企业贷款办理时限做出承诺,降低企业“等待”成本,努力缓解手续多、放款难问题。

    四是多方搭台。发挥监管的沟通桥梁作用,联合税务部门持续深化“银税互动”。今年,“银税互动”升级到了2.0版本,“银税互动”惠及面由企业推广到自然人,由“线下”拓展至“线上”实现纵深发展和服务升级,这些做法在全国都是先行一步的。联合政府部门开展“银政合作”,依托政府信息资源优势,为“三个一批”企业提供信贷支持额度超2000亿元。积极推广“政银保”业务,提高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覆盖面,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南方日报:针对遇到暂时困难、但仍有发展前景的重点优质民营企业,银行机构可以通过哪些手段帮助其渡过难关?

    裴光:对出现困难、发生问题的民营企业,广东银保监局筹备组要求辖内银行机构杜绝简单“一刀切”,不得盲目断贷、抽贷和压贷,客观对待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一户一策”,采取差异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民营企业摆脱困境。同时,广东银保监局筹备组还积极鼓励辖内银行机构针对小微企业经营周期和资金需求特点,在落实抵押担保、风险可控的基础上,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续贷便利,通过金融产品创新,实现信贷资金到期后的及时对接,降低困难小微企业“转贷”成本。截至2018年9月末,辖内小微企业续贷业务余额724.48亿元,较年初增幅为9.49%,2018年前三季度累计发放小微企业续贷业务贷款524.84亿元,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过桥”资金周转带来的高成本问题。

    此外,为缓解民营企业贷款期限与其购置设备、厂房装修等中长期资金用途不匹配带来的资金周转困难问题,广东银保监局筹备组还鼓励辖内银行机构根据民营企业实际用款需求推出循环贷款、中长期贷款等产品,打破民营企业贷款多为一年内短期贷款的瓶颈,为企业扩大经营等中长期投资活动提供有力支持。截至2018年9月末,辖内小微企业循环贷款余额2717.47亿元,户数21.29万户。

    银保合力缓解融资难贵

    南方日报:传统手段以外,如何通过创新手段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裴光:广东银保监局筹备组积极支持辖内银行保险机构进行业务创新,通过分层次、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支持。在支持骨干民营企业方面,一方面在传统贷款业务外,通过银行承兑汇票、保理、信用证、人民币跨境直贷、债权融资支持工具(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等多元化金融服务,为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构建融资需求对接平台,为企业提供金融信息支持,如部分银行机构充分利用金融科技的力量,开发APP帮助民营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证券交易所实现多对多的高效接洽,目前已成功为17家民营企业引进股权投资18.45亿元。

    在落实普惠金融战略方面,一方面积极设立民营企业业务信贷工厂,完善内部业务流程,推行专家审批制度,打造“产品标准化、作业流程化、投放批量化、队伍专业化、管理集约化、风险分散化”的工厂流水线作业,提高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效率。另一方面利用核心企业辐射能力强的特点,通过梳理、筛选、摸查、选定、拓展的“五步曲”拉起链条,为缺少抵押物的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

    此外,广东银保监局筹备组还充分发挥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力量,支持辖内金融租赁公司以直接融资租赁、售后回租、厂商租赁等多种形式支持民营企业,有效降低民营企业融资门槛。同时,支持财务公司开展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截至9月末,辖内4家财务公司试点业务开展规模110.29亿元,其中84.36%的资金投向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较同期市场同类业务低10—80BP不等。

    南方日报:银行等金融机构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客观地看,还是有很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自身经济实力有限,而且在经营中面对着多方面的潜在风险,导致企业难以获得贷款,反过来可能危及银行贷款安全。保险机制是如何帮助解决这一矛盾?辖内保险机构在此方面如何发挥作用?

    裴光:近年来,我们积极拓宽保险业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路径模式,提供多种类、广覆盖、个性化的风险保障和融资支持。在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方面,我们积极探索创新业务模式,充分发挥保险融资增信功能,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满足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此外,在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方面,我们坚持以政策手段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大力发展科技保险、专利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工业机器人保险等险种,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需求。在减轻民营企业资金周转压力方面,我们积极推动保证保险替代各类“担保金”的创新试点,如开展关税保证保险试点,减轻外贸企业关税保证金压力,保单费率低于银行保函成本,且不占用企业流动资金。在支持民营企业外贸出口方面,我们积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渗透度和覆盖面,为我省民营经济和中小出口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提供风险保障和融资支持。

    ■综述

    纾解民企融资难题

    需多方统筹形成合力

    民企融资难、融资贵是世界性难题。对于民企融资的破题,广东银保监局筹备组组长裴光表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统筹,形成合力,协调推进。

    裴光表示,广东银保监局筹备组将多措并举,引导辖内银行保险业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巩固和壮大广东民营经济发展优势,奋力为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作出更大贡献。

    厘清“免责边界”

    免除业务人员后顾之忧

    为了破解民企融资难问题,从国家到地方,各级部门和金融机构纷纷迅速拿出“实招”“硬招”,着力解决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说,应进一步完善内部考核和服务机制,提升对民企信贷供给和服务民营企业的意愿和能力。裴光在专访中表示,推动和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真正树立“银企命运共同体”意识,形成“敢贷、能贷、愿贷”的信贷文化,必须解决银行等金融机构后顾之忧,让银行及基层业务人员心甘情愿为民企发放贷款。

    近日,广东银保监局筹备组亦迅速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从六个方面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把中央决策部署、中国银保监会和广东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落细、落实。其中,明确要求建立可操作的授信尽职免责“正面清单”和容错纠错制度,提高民营企业授信业务考核权重。特别是要求银行业法人机构要做好顶层设计,2018年底前出台激励约束制度。

    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看来,银行考核标准的完善,有利于促使银行以更长远的眼光看待企业的发展,逐步适度淡化其对短期利益的追求,形成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理念,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多方搭台

    改善民企融资环境

    除了改善加大融资供应,激发金融机构动力,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需不断优化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曾刚表示,目前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遇到的经营问题并不能完全归结到金融上,亦有民企自身的问题。如部分民企不聚焦主业、摊子铺得太大、融资期限错配严重、高杠杆等。

    裴光认为,要让银行“敢贷、能贷、愿贷”,形成“银企命运共同体”还需民企强化自身建设,应在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支持力度的同时,呼吁民企规范经营、聚焦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财务管理的规范程度,以减少银行的风控成本。在破解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服务民企遇到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上,他呼吁,政府各有关部门共同发力,通过信息共享等方式,多方搭台共同为民企融资营造良好的环境。

    多部门联手为民企营造良好环境上,广东已经初见成果。如 “银税互动”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49.17亿元,较年初增158.68%,惠及小微企业3.45万户。银保监筹备组联合政府部门开展“银政合作”,依托政府信息资源优势,为“三个一批”企业提供信贷支持额度超2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