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政治经济学巨著的思想火焰,在中国燎原……
  • 发布时间:2021-06-03 10:04
  • 来源: 央视财经
  • 浏览量:-
  • 【字体:    

  1867年问世的《资本论》是马克思倾尽毕生精力完成的政治经济学巨著,也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资本论》跨越了经济、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全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它的传播对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的影响和引导作用意义非凡。这部伟大的著作传入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它的翻译与出版充满了艰难险阻甚至带着不少传奇色彩。

  图片    

  借“火种”:《资本论》中文全译本出版

  这样一部花费了马克思40多年心血完成的鸿篇巨著,它的翻译绝对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等革命先驱就曾翻译过《资本论》的部分内容。但由于翻译工作的艰巨复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读者都没能完整地看到这部巨著的全貌。直到1938年的8月到9月,由郭大力、王亚南耗时近10年合译,《资本论》前三卷的中译本,终于第一次以完整面貌出现在了读者面前。

  央视财经记者靳强在国家图书馆找到了1867年在德国汉堡出版的《资本论》,这是《资本论》的首次出版,当时没有人能想到,这个四年时间才卖了1000本的著作,会在日后改变了整个世界。《资本论》传入中国之后哺育了一大批杰出的共产主义者,加速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图片

  央视财经记者 靳强:我手中的这本《资本论》就是1938年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的,这也是《资本论》的中文全译本第一次在中国出版。读书生活出版社是北京三联书店的前身,在那个时候这个举动在出版界引起了轰动。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编辑 肖启明:当时在战乱的情况下,就是一边翻译一边排印,一边校对一边印刷,才在那么短的时间(1个月)里面把这本书出版出来。

图片

  尽管这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出版发行都是秘密进行的,出版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进步人士争相订购。首次印刷的3000套,由于反动派多方限制阻挠,其中2000套在运输过程中沉海,但仍有不少传递到了大后方,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久盼的精神食粮和指路明灯。

  续“薪火”:他为《资本论》奋斗48年

  在上饶集中营一间牢房墙上,当年囚禁于此的新四军战士用墨线勾勒出马克思、恩格斯的头像,至今清晰可见、栩栩如生。革命战士们虽然身陷囹圄却仍信仰坚定,这与早期翻译出版者们所做的工作密不可分。

图片

  郭沫若曾经说“如果能为译完《资本论》而死,要算一种光荣的死”。从1928年起至1976年第四卷《剩余价值学说史》重译本出版,郭大力整整奋斗了48年。

  郭大力外孙 王宏:在翻译完首版以后,他在不断地修改、不断地完善。去世的当天,上午他还在伏案翻译,还在做修订。我那年14岁,好多也不懂,但那个时候我就觉得我外公了不起。

图片

  郭大力外孙王宏回忆道:“他当时说我翻译这部著作并不是因为我能够理解它,也不是因为我有能力翻译它,而是因为有革命的需要。所以正是基于这个信念,他把这一项工作从一开始一直延续到一生。”

图片

  在中央党校,有一部特殊的《资本论》,书脊上印有“大力珍藏”四个金字。这是1947年重印《资本论》时,特意为35位翻译出版者印制的限量纪念版。几十年来,郭大力一直把这部凝聚他们心血和夙愿的译本视为宝贵的纪念,珍藏在身边。

  传“火炬”:编译成果涌现,理论宝库不断拓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如何把理论转化成实践,全国掀起了学习马列主义经济理论和《资本论》的热潮,系统全面的校订翻译势在必行。1953年,党中央成立中央编译局,几代编译工作者开始为此接续奋斗,用集体智慧的结晶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基础。

图片

  央视财经记者 靳强:这里是中央编译局的图书室,现在市面上通行的《资本论》的德文版、法文版和各种手稿的中译文,都是出在我所在的这栋大楼。也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所有《资本论》译本最全的国家之一,这背后离不开三代人的共同努力。

  这位至今还能够大段背诵《资本论》的91岁老人,曾经参加了编译局各个版本《资本论》的翻译校订工作。1953年一毕业就来到编译局工作的张钟朴先生,向记者回忆起当时集体翻译校审的场面。

图片

  原中央编译局研究员 张钟朴:每一次工作的时候,至少二三十人。我们翻译过程当中跟读者也有很多交流,读者很多来信,光第一卷就几百封。有的时候这一章大概有一两个月才能完成,年轻人还继续在干,我们寄希望于他们,希望他们干得比我们还好。

  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经过中央编译局的多次译校出版,一套系统、全面、大众化的《资本论》终于呈现在读者面前。今天,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课堂上,《资本论》仍然是帮助学生们认识社会矛盾变化、科学看待问题乃至提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思路的重要理论来源。

  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谢富胜:在批判的基础上去进行创新。平台经济,还有制造业数字化,当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些问题,包括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些问题,用马克思理论去进行剖析,找到答案。

  从五四时期最初译本的问世,到近年最新修订本的出版,一代代编译者传递着接力棒,让《资本论》这部巨著的思想火焰,从星火到燎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彰显了真理的力量。新时期,随着编译成果不断涌现,这座理论宝库还将不断得到丰富拓展,引导我们续写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