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前身三大银行之一的北海银行,曾经是山东革命根据地的战时银行,足迹遍布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渤海等地区,持续时间长达11年之久。北海银行发行的北海币具有流通地域广、使用人口多、影响范围大、币值非常稳定等特点,在中国革命金融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在过去,山东烟台莱州被称为掖县。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当时金融和货币市场都极度混乱,为了保证军需民用,在1938年4月,北海银行就在掖县开始筹建,而这个名字就是取自于当地人常说的“南山松不老,北海水长流”。
北海银行是由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和掖县抗日民主政府创办,1938年12月1日,北海银行正式营业运行,并首次发行了9.5万元北海币。
中共莱州市委党史研究中心副编审孙玉光表示,筹建非常艰辛,有一定风险。当时筹建需要刻印币的模板,模板主要是在青岛那边,是敌占区,要把模板运过来的话,走水路,走陆路不安全。1938年8月出版了首套北海币,当时北海币的印刷需要道林纸,道林纸主要是从天津那边走水路,通过虎头崖港运回来。
初次印发的北海币均为辅币,有壹元、伍角、贰角和壹角共四种面额。
孙玉光介绍:“首版北海币非常珍贵,都加盖掖县字样,一角是以掖县著名景观为背景。”
1939年1月,日伪军进犯掖县,北海银行随军转移被迫停止了一切业务活动。鉴于北海银行的重要作用,1940年,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在沂南成立后,随即成立了山东北海银行总行。
从烟台莱州驱车300多公里,来到临沂市沂南县依文镇大梨峪村,这里曾经是北海银行总行印钞厂所在地。
在临近的几个村庄里,还有北海银行总行的金库和办公旧址。总行成立之后,辐射面越来越广,为根据地群众扶贫救灾、发展生产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
临沂大学北海银行博物馆馆长邓强介绍说:“实行低利贷款,让需要的农户受益,真正让贷款用于农业生产。当时有几个特点,第一个就是叫自报公议,有需要的农户自己报,让群众来评议,真正让有需要贷款的人拿到贷款。”
不可以直接把这个钱发给农户吗?邓强说:“通过合作社,当时根据地在各地建立了很多的贷款所,通过当地的合作社、互助社,把贷款发放给农民,同时还有一个政策就是实物贷款,贷粮还粮,贷款还款。”
当年为扶助根据地的农业生产,北海银行开展了一系列的金融业务。除此之外,为了稳定根据地的金融市场,保障经济发展,还开展了对敌的货币斗争。抗战初期山东各地货币金融状况极为混乱,各种土杂钞不下数百种。经过两次“排法”斗争,最终北海币成为了根据地唯一流通的本位币。除此之外,北海银行的组织架构也已经非常完善。
邓强表示:“北海币信誉非常高,使用的人口非常多,影响范围非常广。北海银行的组织结构非常严密,规章制度建设也非常到位,很多现在银行沿用的制度,当时在北海银行已经开始使用了,是一个探索。”北海银行不断扩大业务建立分行,因为有着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各分行的办公及印刷所就分布在各个村庄,村里的老百姓不仅为分行和各印刷所的工作提供掩护,还主动提供自己的房屋。
淄博临淄区许家村的一座普通民房里,有一个深深的地道,它通向的是一个地窖,这个地窖是当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北海银行地下印刷所。
一路往里走,大概有10米的深度,现在有灯光照明,但在当年是非常隐蔽、黑暗的,旁边的凹槽是放置马灯的地方。
从1940年6月份开始,之后的8个多月时间,北海银行的清河分行就是在这个地下印刷所印制北海币,里面有一个非常悠长的暗道,大概有100多米,这个方向会一直通向淄河,就是当年秘密转移的地方。
为了了解当年北海银行印刷所在许家村的情况,在村中寻访到了93岁的老村支书许龙章,虽然年事已高,但他对当年的那段历史依然记得很清楚。
山东淄博市临淄区许家村村民许龙章说:“最开始印刷的票子是十六开的纸,一印四张,一开始印两角五分的,以后改成五角的票子了,就是十六开的纸,一印四张。怎么往外开支呢?就是当地那些大买卖家、工厂来这里兑换,来到这里一个大屋,把票子兑换出去。村里党员很多,20多个党员,组织得很好,很爱护。党员家属多了谁不爱护自己家的孩子,谁不爱护组织,主要是很齐心,一致拥护,敌人来了之后,地方上印钞厂没受一次损失,没受一次危害。”
无论是总行还是各地的分行,在根据地都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北海银行发行的北海币也因为币值稳定、信用好,流通区域不断扩大,被广大群众称呼为“咱们的票子”。
1948年12月,随着解放战争胜利,北海银行与华北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组建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在山东解放区对外仍沿用北海银行的名义。直到1949年11月1日,才正式宣告结束。
北海银行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为保证战争胜利、推进全国货币金融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新中国金融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