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变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成为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党的十九大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为金融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
过去十年,广东金融业多措并举,标本兼治,通过系统整治,金融生态显著改善,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同时进一步完善中央和地方协同的金融风险防控机制,树立“预防为先”意识,下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先手棋”。
人民银行高要支行志愿者到蚬岗镇古迳村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
——筑牢“防火墙”——
牢牢守住金融安全底线
“不用抵押、不用担保,通过手机就能获得贷款?”汕头市隆都镇前美村村民陈育生对此充满怀疑。直到一笔3万多元的贷款到账,他感慨道:“银行把服务送上门来了。”
这是广东省农信联社开展“农村金融(普惠)户户通”工程给村民们带来的真切感受,也是改制后的广东农合机构焕发新活力的一个生动注脚。此前,广东用三年时间顺利完成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的攻坚任务,化解风险包袱超1300亿元。
改制前,广东农合机构存在小、散、弱等问题,历史包袱重、不良贷款率较高,农合机构发展情况与广东经济强省、金融大省的地位极不匹配,成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点领域。
“通过改革有效化解了农合机构风险。到2020年末,主要监管指标由落后全国跃升为全面优于全国农合机构平均水平。”广东银保监局局长裴光指出。
像农信改制这类化解金融风险案例的背后,是近年来广东坚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努力,不断为经济稳定发展筑牢“防火墙”。
金融风险的突出特点是点多面广、传染性强,并且近年来形态日益隐蔽复杂。针对新挑战,广东金融监管部门近年来实现了被动打击到主动处置的根本性转变,实现全部707家P2P网贷平台退出市场,实现私募基金风险有序出清。
严监管、防风险已悄然改变了整个广东金融业的气象。根据广东银保监局提供的数据,广东银行业保险业通过实现重点城商行“精准拆弹”,完成了33家高风险机构“脱险摘帽”。辖内累计处置不良资产超8500亿元,不良率下降0.4个百分点。
老百姓也在从严监管中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安全感。“大概赔了68万元,都没想到过还能获得赔偿。”获得上市公司康美药业赔款的投资者苏先生激动地告诉记者。“以康美药业为代表的一批上市公司风险得到化解,实现了政治、社会、法律效果三统一。”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任志宏评价指出。
近年来,广东资本市场不断加大对违法案件的查处惩治力度。广东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杨宗儒表示:“坚持‘零容忍’方针,广东证监局始终紧盯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恶性违法违规行为,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
——央地协同——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逐步夯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金融业态层出不穷。在金融发展迈向新台阶的同时,也滋生了跨行业、跨市场的新风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更有待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夯实。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部门规章制度一度存在“政出多门”的情况,导致金融监管在央地协同、跨部门协调方面存在现实困境,难以形成合力。
2017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补齐监管短板,坚持中央统一规则,压实地方监管责任。2018年,《广东省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加挂省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牌子,不再保留单设的省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这一由“办”到“局”的变化,意味着地方金融监管职能进一步加强。
金融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强化,“监管姓监”的定位多次被强调。2018年12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举行挂牌仪式,标志着地方银保监整合落地。
强监管伴随着强问责。证监系统也在健全资本市场风险防控工作机制上不断发力。近五年来,广东证监局加大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力度,对包括上市公司“明星”高管和头部机构在内的各类违规市场主体作出行政监管措施决定707份。
为进一步完善中央和地方协同的金融风险防控机制,新的平台也在广东被搭建起来。“广东省成立了金融风险化解委员会,主动加强协调配合,保障重大金融风险化解处置工作能顺利推进。”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于海平表示。
凝聚多方合力,金融监管的新格局在广东逐步成形。2020年3月,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广东省)成立(下称广东协调机制)。这一机制对于持续加强央地金融监管协调,配合地方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制开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发挥好广东协调机制‘传达人’‘协调人’作用,协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广东协调机制召集人、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表示。近年来,广东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加强辖内重点领域和重点机构金融风险分析研判,有效维护了地方金融秩序。
十年来,广东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属地责任得到进一步压实,构筑起央地协同、省市县分工负责的“七道”防线,广东金融风险水平保持全国最低水平。截至2021年末,全省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1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
——预防为先——
下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先手棋”
2020年8月,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下称防控中心)通过其监测防控“金鹰系统”监测到了一条异常风险线索:广州某传媒有限公司正在公开宣传发布虚假信息,疑似以充值会员结合买卖商品进行分佣,骗取受害人钱财。
防控中心随即向相关部门提供上述风险线索,提示该公司运营模式疑似集资诈骗,并建议有关部门核查处置。9月初,该公司被公安部门以诈骗罪立案侦查。
为了让风险可以被提前预警,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监管科技,广东近年来扎实推进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金鹰系统”建设。数据显示,防控中心已成功预警了数十家重大金融平台风险,为广大投资者挽回了500多亿元损失。
近年来,广东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不断提升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包括建设大数据风险预警系统、区域特色报表、RPA等系统,探索运用联邦学习技术识别早期风险等。
“通过持续提升现代化监管能力水平,可有效降低金融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表示,广东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实践中这一经验值得借鉴。
金融风险的事后救济也同样重要。对于在畅通金融消费者权益救济渠道方面,近年来,广东积极推进社会团体、第三方组织等提供金融投诉纠纷调解服务。2014年,广东省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合会(下称联合会)成立;2021年,广东正和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下称正和消保中心)揭牌。
截至2022年8月末,联合会发起设立的广州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已累计成功调解各类金融纠纷案件6512件,调解成功率达到84%;正和消保中心已累计受理投诉1.88万件,建立“小额纠纷快速处理+诉调对接+专家调解”工作机制,受理调解案件1.06万件,累计投诉和解和成功调解的案件纠纷1.22万件,结案金额达10.78亿元。
在增强公众金融风险识别能力、强化金融投资者宣传教育方面,近年来,广东创新推出了广东金融大讲堂、广播剧、短视频等线上节目。同时,通过点亮地标建筑、大型灯光秀、走进田间和社区现场普法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有效助力公众金融素养提升。